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初一这天的重要活动是接新水。金鸡刚刚报晓,拉祜族的男女青年们便穿过浓雾,踏着草丛,欢快地到泉边接新水去了。新水在拉祜族人民心中,被视为是纯洁和幸福的象征。谁第一个接着新水,谁在这一年之中就会消灾祛祸,益寿延年。因而,大家都争着去抢新水。有时,几个人同时到达泉边,便一起同时接新水,这也就意味着大家都将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按拉祜族的习俗,初一这天人们不外出。
从初二开始,大规模的庆喜活动便拉开帷幕。这时,人们带上挂肉、糍粑和香酒等礼物,走村串寨,向亲友拜年、互致问候,亲友之间相互宴请,共度新春佳节。在节日里,村村寨寨都举行跳芦笙舞,不仅本村男女老少参加,还邀请外村寨的人也来光临。这是一种场面很大、气氛十分热烈的集体舞蹈。
初八、初九这两天,是过“小年”。主要是为那些因狩猎、或因事外出,而在除夕和元旦里赶不到家,后来才回到家里的人补过春节。
十三到十五日,参加了六天劳作的人们,又投入第三阶段的喜庆活动。春节就要结束,春节之后就开始了春耕大忙的劳作。因而,人们特别珍惜这几天的节日活动,都尽情地欢乐,又一次掀起过春节的高潮,人们饮酒狂欢,唱歌跳舞,通宵达旦。芦笙舞、摆舞、跳歌统统跳起来,颂歌、叙歌、儿歌、情歌统统唱起来,拉祜村寨再次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整个春节期问,也是拉祜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唱歌“串姑娘”的大好时机。这时,男女青年相约成群,集体歌舞,在欢乐的“串姑娘”歌舞中选择对象。小伙子倘若爱上某个姑娘,就在歌舞中寻找机会“抢”走她的头巾,朝着一个幽静的地方跑去,姑娘自然会跟踪追去。如果姑娘不喜欢对方,就向小伙子要回头巾,表示拒绝;如果双方都有意,便坐下来互表爱情,倾诉心声,并相互赠送礼物。小伙子送给姑娘的多是烟草、芦子、石灰和萝卜籽之类的拉祜族传统的定情之物,姑娘则以背袋和帽子相赠。不少拉祜族男女青年们就是这样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里私订终身,喜结良缘。
第十四节瑶族春节习俗
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
瑶族的节日很多,几乎每月都有节日。他们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和元宵节。春节之前,家家杀猪腌肉,做糯米粑粑。过年时,互相祝贺。初一、初二两天,青年们白天登上山坡,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抒发情谊。夜晚,男女青年们又围聚在熊熊的篝火旁,奏起乐曲,敲起“统鼓”,边歌边舞,尽情地欢乐。春节期间,瑶族人民还举行射击比赛、耕作表演等节目。然而,在瑶族众多的新春庆喜活动中,最为有趣的却是瑶族青年的“盘歌”。
春节期间,云南金平一带的瑶族男女青年喜欢出门串寨子。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热情好客的瑶家主人的接待。他们与主人的“礼尚往来”,都以唱歌来做酬答。进了村寨,到主人家门口时,小伙子得先唱一首感谢主人的歌,然后才随主人进家。晚饭后,客人又须用歌向主人家要床睡、要灯点。主人招待后,客人必须马上睡下,但却不能睡着,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盘歌”。
“盘歌”开始后,男女双方,你唱过来,我回过去,在互相的“盘歌”中,一方面倾吐爱慕之情,一方面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盘歌,要“盘”到一方山穷水尽、无以对答为止。如果男女双方都不能难倒对方,那就必须一直“盘”到天亮。天亮后,还未“盘”出输赢,就暂时休战。此时,姑娘们端来洗脸水,用歌邀请小伙子们洗脸。等小伙子们洗完脸后,姑娘们才回家。这天白天,双方继续准备,等天黑后又再战。第二天晚上,如果还“盘”不倒对方,那就只好再“盘”下去。有时要“盘”几天几夜,才能分清胜负。
其实,这是瑶族男女青年们寻找对象的一种特殊方式。在你来我往的“盘歌”中,大家都在细心地观察、寻觅自己的心上人,选择情投意合的知音。每次“盘歌”后,总有那么一批瑶族青年人喜结良缘,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待到他们的后代长成青年后,又继承了父辈的“盘歌”习俗。瑶族人民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地“盘”下去,“盘”出爱情,“盘”出友谊,世世代代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生活在广东、广西一带的瑶族人民,在新春佳节里,还有表演“耕作战”的习俗。这里一种由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荷锄农夫,三人同时载歌载舞,表演耕作的各种动作的舞蹈。瑶族春节表演“耕作战”,意在预祝新的一年丰收富足。
第十五节黎族春节习俗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异,其自称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黎族与汉族一样共过春节。黎族的节日与历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传统历法是以十
二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的名称命名,类似汉族的“十二地支”,次序是: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日。但是,日子的名称和次序,也因地而大同小异。从总体上来讲,在邻近汉族和汉黎杂居的地区,由于很早以来就使用汉族的农历,所以其节日,包括春节在内,就与汉族基本相同了。不过,在五指山一带离汉族较远的地区,即所谓的“合亩”制地区(原始的家族公社制),又有所不同。他们以十二地支记一年十二个月。把十二月和一月分别称为“中间月”和“年月”。每年的“中间月”(即十二月),是过年的准备月,一月才过年。
在准备月里,黎族人民为过年要做好几件事:需要结婚的,就得把喜事办妥;需要建屋的,就得把房子盖好;有债务的,要把债还清。此外,还要把过年用的年货准备好,把过年要喝的酒也酿好。
大年三十这天,人人回家过年,在外工作,远离家乡的人也要设法赶回来过年。这天,黎家人要把家里的衣服、被席和农具,都拿到河里洗得干干净净。他们与汉族一样,有干干净净迎新春的良好习俗。
按照黎族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必须团聚在一起吃年饭、喝年酒、吃年糕。为了准备这餐年夜饭,黎族男女分工合作去分头进行。妇女舂制年糕,包糯米粽,煮年饭;男子去杀猪宰鸡,摆设拜祖宗的祭品。
黎族对年夜饭是十分重视的。在他们的生活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过年归家,有吃没吃看大年三十。”他们认为能在家中吃年夜饭,这是祖宗赐给的福气;吃了年夜饭,在新的一年里。就会“福气上升”,办事成功。就由于这些习俗,导致黎家人不愿在异地他乡过年,再远再忙也得设法赶回家去过年,吃年夜饭。
黎族过春节的时间也是与汉族一样,从年三十一直要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其主要习俗,大致如下:
年初一,闭门守家,不得外出。这天大清早,去井里或河里挑水时,要带去一枚铜钱或一块年糕,放在井边或河边祭神。这天早上,要给牛栏、猪圈、鸡舍送年糕,在果树、谷仓上挂粽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按黎族习俗,大年初一有着许多禁忌。一是不准骂人,不准说污秽的话。违反了,被认为终年就不平安。二是不得与外人讲话。违反了,就会“走福运”,把福气、运气给赶走了。三是不能给猪、狗吃东西,违反了,就会在新年里招来“饿鬼”。四是不得做买卖。违反了,就会“败家财”。初一这天早晨,黎族人民还十分注意飞鸟和走兽的动态,以其活动来预测新年的凶吉。据说如果这天早晨乌鸦满天叫,就是灾难来临的预兆。这些禁忌,自然纯属无稽之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也越来越不相信它了。
年初二、初三、初四这三天,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贺喜,请酒席对歌的欢乐日子。在这期间,男子们都加入“俄巴”的队伍,上山“放狗围猎”,或下河捕鱼,这是黎族男子在新年里的主要活动。妇女们则聚集在一块嬉戏,玩荡秋千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放狗围猎”。狩猎是黎族生产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黎家把猎手赞誉为标准的男性和“运气”的象征,好猎手被视为英雄。因而,春节“放狗围猎”就成了一件大事。届时,整个村寨或全峒的男子统统出动。他们手持猎枪或弓箭,腰挂尖刀和装有火药的竹盒,带上一群猎狗,集中在村边的榕树下或山间路口,由老猎手“俄巴”(猎头)带领大家举行狩猎仪武,誓师出发。到达狩猎地点后,“俄巴”指挥猎手们把守各个山头。布置好了,由一人呼引群狗进山,在人的呼喊指挥下,群狗四处寻找野兽,并把野兽驱赶出来。这时把守在各山头上的猎手们使用猎枪或弓箭射杀野兽。这就是黎族年节“放狗围猎”活动。
当猎手们满载而归后,把所有的“战利品”都集中到寨子的场地上,由全村舅女老少一齐来平分兽肉,每人一份,“俄巴”、“亩头”也只彳导一份。只是,“俄巴”、“亩头”可以把山猪、黄獠、鹿等所获野兽的下颌骨吊在家里,作为打猎的“招魂”,也算是对他们指挥有方的一种嘉奖吧。当然,对“俄巴”等狩猎者也有一点优待,那就是“俄巴”获兽头,猎手取兽腿,呼狗者得颈肉,其余的平分给众人和狗。
按照黎族的习俗,在这样重大的“放狗围猎”活动中,当男子们在山上“战斗”时,妇女不能在家里纺织,老人和小孩也不能在村中走动。大家都要离家出村,在附近的树下躲避,等到男子们打猎归来才能回村。黎族这种“男人放狗女子出村”的习俗,其用意在于保佑放狗围猎的人在山上行动顺利,不受兽伤或不误枪伤人。
黎族的这种春节“放狗围猎”活动,从初二以后,一直要延续到元宵节前后。
年初五早上,黎族要举行“送神出寨”仪式。这种仪式的活动是:各家各户把过年所杀的鸡、鸭的毛和包裹年糕的叶子等物,堆放在竹箩里,用竹条扎架,放置稻草人和点燃香火。送神出寨时,由两个人抬着这一所谓的“神架”,和堆放过年遗物的箩筐,送“神”出寨。这时,全村寨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门相送,以此来表示把“旧魂”送出山寨,让新年里人畜平安。人们把神架抬到村外路口放置,也不急于把它烧掉,而是要到正月十五那天才能把神架烧掉。
五指山的水满地区,黎族人过春节时,全村人还集中起来,敲锣打鼓,跳“年舞”。
年舞,又叫“平安舞”。它是黎族祖先舞之一种。每逢正月初二那天,黎家村寨都要跳“年舞”。首先,由长辈老者主持庆贺新春仪式,杀猪摆祭品,男女老少皆穿传统服饰参祭,同时敲响独木皮鼓和多面铜锣,十分庄严肃穆。祭祀毕,便举行跳“年舞”活动。仪式主持者领头起舞,在锣鼓声中,众男女随之起舞。这种舞蹈要求舞者身躯保持平衡稳直,两腿踩慢步前进,双手向左右腰侧前后摆动,第三步时双足并立,双膝向左右两侧时变时立,反复循环。跳起来场面蔚为壮观,十分热烈。黎族跳“年舞”其意在于表示送旧迎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春节里,黎族还开展射箭比赛。他们以牛腿为箭靶,把它挂在五十米开外的大树上,由各村选出的射手轮流张弓搭箭射击。谁先射中牛腿,就将之作为奖品送给谁。获奖者将牛腿带回村中,大家分享。
王猛,特种兵,代号暴王。此人凶残暴虐,狂猛无敌,乃兵之大凶!凶兵突然回归都市,策马江湖,再搅风云大佬们顿足捶胸放虎归山,控制不住了群号450242488狂兵部落...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一觉醒来,世界大变。熟悉的高中传授的是魔法,告诉大家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法师。居住的都市之外游荡着袭击人类的魔物妖兽,虎视眈眈。崇尚科学的世界变成了崇尚魔法,偏偏有着一样以学渣看待自己的老师,一样目光异样的同学,一样社会底层挣扎的爸爸,一样纯美却不能走路的非血缘妹妹不过,莫凡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够主修一系魔法,自己却是全系全能法师!...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