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彼得大帝时,被广泛采用的焦土战术,在这次对战法军中又再一次被使用。而且由于俄罗斯本身的气候严峻,法军虽表面看似一步步在侵入俄罗斯领土,可是,却始终没能将俄军彻底击溃。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法军后方的支援却不断被俄军所阻挠,双方一开始的悬殊力量开始发生转变。战争一直打倒严寒的冬季,俄罗斯冬季的严寒给法军带来一定的威胁。拿破仑在谈和不成的情况下,只能在10月19日,下令法军撤退。而法军在撤退路线上,原想尝试通过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可在到小雅罗斯拉维茨时,却遭到俄军的堵截。法军不得不将阵地转向一开始进攻所走的路线--博罗季诺。那一年俄罗斯的冬季,意外的寒冷,法军因缺乏过冬用具,在这种极寒的天气下,大量法军被冻死或饿死。俄军又趁机分头出击,在克拉斯内、明斯克等地堵截法军,同时在南侧展开平行追击。直至11月下旬时,法军仅剩下不到4万人。在别列津纳河时,又再次损失过半兵力,只有两翼的普奥军队,在与俄军秘密协商议和后,得以顺利撤退。直至12月初,拿破仑在转移军队指挥权后,逃回巴黎。而法军也在随后撤出俄国境内。
自此,俄国反败为胜,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誉为“欧洲救世主”。俄国也自此进入国家的鼎盛时期。当时,俄国拥有其历史上最大面积的国土领域,从东面的阿拉斯加到西面的法国巴黎,再从北面的北冰洋至南面的高加索山脉,都被囊括在内。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领导下,俄军势力横跨欧洲大半区域,俄国在当时,成为欧洲陆权国家中的佼佼者。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还在随后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将欧洲各国的土地双手奉回,这使得俄国在吞并芬兰和瓜分波兰事件中得以顺利进行,而俄国也能因此免去占领欧洲领土时的一些问题和谴责。同时,俄国还不忘对奥斯曼帝国进行恐吓,黑海舰队的驶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处,对奥斯曼帝国产生极大的恐吓作用。这一行径,使俄国能放心的去攻占欧洲,而不怕奥斯曼帝国的趁虚而入。从此,俄国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军事强国之一。
远东攻略
俄罗斯的扩张,从16世纪中期就开始了,那时还是沙皇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俄罗斯首先向东部扩展,在侵占了远东、西伯利亚的大半领土后,太平洋沿岸已变成俄罗斯的领土边界线。而在此期间,西伯利亚汗国是其首要阻碍。
1556年时,沙皇为了解边境形势,特意召见驻守边界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让其务必抵挡住西伯利亚汗国。当时沙皇的命令是:构筑工事堡垒、增加武器装备、整合军队,以备随时越境,攻占西伯利亚汗国。1574年,沙皇再次下令,赋予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以特权,让其在几个区域建城募兵,其区域涵盖托博尔河、乌拉尔山东侧-鄂毕河及其支流图拉河,以及额尔齐斯河等。在沙皇的授意下,该家族多次对西伯利亚汗国的领土进行侵犯,而俄国也逐步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渐渐扩展到西伯利亚汗国境内。
1579年,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与叶尔马克进行沟通,希望他能参与攻占西伯利亚汗国的计划,以此来将功补过。而当时,叶尔马克是哥萨克的首领,曾被沙皇处以重刑。经过3年的准备,由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提供武器装备,叶尔马克率兵,正式前往攻占西伯利亚。沙俄军队的前进路线并非从陆地进攻,而转而走水路前进,以侵入额尔齐斯河为最后目标,途经几大河流,也翻越过乌拉尔山。
同年10月26日,当时西伯利亚汗国的首府--卡什雷克,被叶尔马克成功占领,成为俄国扩张的一大功臣。沙皇大喜,在赦免其罪过的同时,还奖励其大量薪饷。同时,沙皇还将两座城池赐给斯特罗甘诺夫家族。
1598年,库楚姆汗在与俄军交战中,战败逃亡,不久便葬身大草原。以此为终结点,西伯利亚汗国被成功征服。叶尔马克的远征,成为俄国扩张的序曲。直至十七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沙俄的势力范围已扩张至鄂霍次克海。在成功占据西伯利亚汗国后,沙俄的扩张步伐并没就此停止,而是在巩固这一新占领区域的同时,还更进一步扩张领土范围,从巴拉宾大草原,到鄂毕河中下游地区,接着建立图林斯克城和彼雷姆城,这两大城市的建立,都是在原两大酋长国--叶潘恰酋长国和彼雷姆酋长国的领土上诞生的。沙俄还对鄂毕河下游地区的丰富资源垂涎不已,那里是和乌拉尔山脉北部一起,被称为“伯绍拉”和“尤格拉”地区。而沙俄对西伯利亚汗国的成功侵占,正是为沙俄侵占这一地区的财富资源做好前期准备。
此前,在1593年时,沙俄已经在原先的汉特人领土上,建立新的城市--别列佐夫城。沙俄在此基础上,继续朝塔扎河下游前进。8年后,以曼加结亚城的建立为标志,鄂毕河下游地区从此成为沙俄的领地之一。而此时,沙俄还侵占其上游,在托木河口建立托木斯克城。17世纪初,沙俄的东扩行动仍在继续。直到20年代,叶尼塞河地区也成为沙俄的囊中物。
到30年代初,叶尼塞河已经基本成为沙俄的领土。但野心庞大的沙俄并未就此满足,他们欲想将勒拿河也收归己有。于是,在得知如何前往勒拿河之后,沙俄便派兵攻占勒拿河。并在勒拿河沿河区域,不断通过掠夺过往船只的财物,建立起中、上、下维柳伊斯克三个据点。
1638年,俄国版图内又新增了一片区域--勒拿河地区。当时的勒拿河右岸是同年成立的雅库茨克督军府所在地。而在1643年,该区域被迁移至河的左岸。沙俄还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将扩张的爪牙延伸至东北亚地区。在17世纪30年代末,俄国的东北亚远征计划正式实施。而东北亚有着独特而复杂的地理位置,当时的哥萨克通过对地形的判断分析,认为应分不同的路线到达鄂霍次克海。而在东北亚远征的过程中,沙俄也建立了相应的城堡或是冬营地。例如维尔霍扬斯克、彼德什维尔斯克等。
1645年,科雷马河已成为沙俄的囊中物,沙俄还在此建立三个冬营地--上科雷马斯克、中科雷马斯克、下科雷马斯克。两年后,鄂霍次克堡建立。而沙俄侵占整个东北亚,是在此后的17世纪50-60年代。在哥萨克率领小部队准备侵占堪察加半岛时,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抗,最后在1711年,堪察加半岛也成为俄国的版图一部分。
在东北亚的远征计划取得成功后,俄国又将目标转向北太平洋,以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为侵占目标。而在侵占过程中,黑龙江区域和贝加尔湖区域,也进入俄军的涉猎范围。17世纪30-40年代,沙俄分列西北两部分,开始攻占贝加尔湖地区。哥萨克在已成功侵占的几大河流上,分别建立相应的城堡作为据点,并以此包围贝尔加湖。这就为接下来的领土扩张奠定基础。
俄罗斯的蛮横侵占和过度的领土扩张,引发情绪高涨的反抗运动,在1652年至1657年间,清政府多次要求与清政府协商未果,最终引发冲突。为确定中俄边界,清政府和俄国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随后在1727年,又再次签订《恰克图条约》,可仅仅这些,却还不能满足俄国。在1858年,中俄又再次强迫清政府,两国签署了《瑷珲条约》,这个条约将黑龙江定义为中俄边界线。2年后,又再次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这一次,俄国的胃口更大了,在获得海参崴港的同时,还将外满洲划归为俄国的领土范围。同时,为了获得库页岛的主权,日俄于1875年5月7日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直到19世纪末,俄国以租借大连为名,获得铁路的建筑权,这成为俄国建立“黄俄罗斯”的实施步骤之一。
占领中亚
公元1771年,科维奇·切尔卡斯基公爵受彼得大帝所委派,带领六千多名士兵组成的远征队,以阿斯特拉罕为起始地,踏上了征服希瓦汗国的征途。在两军交战中,科维奇不幸身亡,俄军伤亡惨重,彼得大帝在这支远征队上投入的25万卢布也付诸东流。后来,彼得大帝意识到,要想征服中亚,必须先拿下哈萨克草原。
在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对哈萨克斯坦逐步实施了一系列军事统治活动,既动用大量兵力去镇压哈萨克地方部落的反抗,又利用利益关系去笼络小帐、中帐和大帐等哈萨克的上层首领,使他们对沙皇俄国俯首称臣。1822年,西伯利亚总督在沙俄政府的授意下,颁布了一部法律--《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法条中规定,废除哈萨克传统的可汗制,依照俄罗斯的政治制度规定,将哈萨克地区划分成多个行政区,由沙俄政府任命官员进行管辖。这部法律的诞生,预示着哈萨克汗王国历时366年统治的终结。占领哈萨克后,沙俄对中亚各汗国及中国新疆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834年,沙俄在曼格什拉克半岛建立了新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军事要塞。1839年秋,奥伦堡总督彼得罗夫斯基又一次向希瓦汗国出兵5000余人,但是行军途中遭遇暴风雪,人员损失严重,这一次的作战也以失败告终。后来,俄国开始把作战主力转移到浩罕汗国北部地区。1847年,赖姆堡--即后来的阿拉尔斯克在锡尔河口完工。1853年7月28日,在彼得罗夫斯基指挥下的2000多名俄军,历时22天围攻,攻占了浩罕的要塞阿克·麦吉特(后改名为彼得罗夫斯克,当时镇守浩罕守要塞的将领是阿古柏),使锡尔河碉堡线形成。在此期间,俄国军队从塞米巴拉金斯克南下,继续推进,1847年,俄军的侵略步伐沿着爱古斯河南下,秘密在中国境内的勒布什河和库克乌苏河之间,巴尔喀什湖的东南部,修建科帕尔城堡。
从1851年开始,俄国眼看中国清政府内忧外患不断,阿勒坦山即阿尔泰山地区缺乏管理,便趁机入侵鄂布河(鄂毕河)上游察那斯河(恰雷什河)、哈屯河(卡通河)、比亚河一带,并向额尔齐斯河上游、阿尔泰腹地渗透侵吞,意图侵占整个内湖斋桑泊,因为清政府对此防范得当,俄国没能得逞。1852年,在中国图古勒池(今天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湖)以北的雅尔地区,沙俄建立了乌尔扎尔移民村。1854年夏,沙俄攻占了位于天山北麓吹河也称楚河与伊犁河之间的哈萨克斯坦首都--古尔班阿里玛图,在离古尔班阿里玛图不远的地方修建了维尔内也称维尔诺城堡。在同年10月,科帕尔堡和维尔内堡被沙俄划归了新建成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省,该省隶属于西西伯利亚。未经允许,沙俄把当时中国第一大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也划入俄国的版图。沙俄的势力继续向东延伸至当时中国第二大湖--特穆尔图淖尔(今天的伊塞克湖)一带。1856年,沙尔政府将维尔内堡立为新成立的阿拉塔夫州首府,使得新的一条包抄哈萨克草原入侵中亚的碉堡线形成,该线即西伯利亚线,当时基本在中国领土上。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受伊格纳契夫鼓动,在1858至1859年两年期间,派遣了3个使团分别前往中国的喀什噶尔、呼罗珊、希瓦和布哈拉,目的是为即将实行的扩张政策收集情报。
在1859至1863三年期间,俄国军队经常在锡尔河流域和楚河流域一带进行军事勘探活动。
1860年,由齐麦尔曼上校率领的2000士兵,以破竹之势,先后在8月26日、9月4日占领了托克马克(附近就是著名的碎叶城)和皮什佩克(今天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苏联时期的伏龙芝)。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起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资产阶级更加迫切地寻求贸易的新渠道,找到商品的销售市场和材料的原产地。1863年,沙俄占领了高加索,同年,平定了波兰的起义,全面侵略中亚的条件已具备。1863年12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动员俄军去联接东西碉堡线,为侵入中亚腹地铺平道路。1864年夏,2500士兵在切尔尼亚耶夫上校指挥下,于6月16日夺取了奥列·阿塔要塞。另一支1200人的军队由维列夫金上校率领,在6月25日占领了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圣城土耳其斯坦(该城又名突厥斯坦)。为了尽快联接上碉堡线,7月下旬,沙俄政府作出建立一条“新浩罕线”的决定,该线的各个连接点是从楚河到锡尔河的阳尼·库尔干的所有堡垒,新晋升少将切尔尼亚耶夫接到担任司令的委任状。切尔尼亚耶夫即刻发起了对浩罕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奇姆肯特的进攻,但进攻被浩罕汗国的摄政大毛拉阿利姆库里(又称艾力木库尔汗)抵挡住了。同年10月上旬,切尔尼亚耶夫借着阿利姆库里撤离的机会终于攻占该城,使得锡尔河碉堡线和西伯利亚碉堡线成功联接。切尔尼亚耶夫的侵略步伐继续南下,意图一鼓作气占领人口多达10万的亚最大城市塔什干,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但他的目标没能达成。也是这一年的10月7日,在塔城,俄国与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该条约让俄国额外增加了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俄国在中亚地区的东部边界基本划定。众西方列强国家包括英国对俄罗斯攫取大量土地的行为表示不满。
1864年11月21日,俄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又称哥尔查科夫)公爵发表声明,为俄国侵略中亚的行为进行辩护,以一种诡辩的论调,宣称俄军不会攻打奇姆肯特以南的地区。短短半年时间,俄军就发起新一轮的攻击。当时在位的奥伦堡总督克列扎诺夫斯基欲前往前线督战,而切尔尼亚耶夫出于争功的目的,率领2000俄军及12门大炮,抢先对塔什干发动猛烈的进攻。
1865年4月22日,俄军拿下了塔什干地区的军事要塞尼阿兹别克堡,阻断了塔什干的粮食供给,而且,俄军引开了塔什干的两条供水渠道,截断了塔什干的水源。1865年5月,浩罕抗俄势力的总指挥阿利姆库里在作战中牺牲。6月28日,塔什干守军与俄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由于武器落后和战略失误,30000守军最终不敌1950名侵略者,塔什干失守。沙俄在中亚的影响力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奥伦堡总督克列扎诺夫斯基表明,他会给予浩罕的新可汗胡德亚尔汗俄国藩臣的待遇。
在1865年还有一件大事,大和卓的曾孙布素鲁克在阿利姆库里的政敌浩罕阿古柏伯克的协助下,在中国新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俄国为了在新疆的利益方面能分一杯羹,很快就表明了对“哲德沙尔汗国”的承认。后来俄军的作战目标转向布哈拉汗国。沙俄在各汗国之间挑拨离间,素来不和的浩罕汗国与布哈拉汗国关系愈发紧张。布哈拉埃米尔穆扎法尔丁多次率大军与浩罕开战,导致两国没有余力去抵御俄国的侵略。紧随着,克列扎诺夫斯基对布哈拉汗国提出难以完成的要求--在10天之内缴纳巨额贡款。以布哈拉汗国没有按时缴纳为由,俄军对它发动了早已谋划好的攻击。1866年5月20日,在伊尔贾尔的战役中,埃米尔穆扎法尔丁的军队被俄国侵略军击败。随后,一些城市诸如霍占特、乌拉·丘别、吉扎克都相继沦陷。布哈拉与浩罕之间的往来交通要道被沙俄有效控制。1867年7月11日,沙俄政府建立了土耳其斯坦总督区,该区以塔什干为中心,由俄国陆军大臣办公厅负责主管,曾出任波兰俄占区的总督、被冠以“半沙皇”称号的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担任总督。据此,沙俄占领中亚的计划进入到关键时期。
首先,考夫曼先采取强硬手段,逼迫疲于战争的浩罕汗国胡德亚尔汗在1868年2月在不平等的“通商条约”上签字,在真正意义上使浩罕汗国沦为俄国的殖民地。接下来,沙俄把所有矛头指向了布哈拉汗国。1868年5月,沙俄出兵3500人攻占了撒马尔罕和卡塔-库尔干。1868年6月14日,布哈拉埃米尔的军队在卡塔-库尔干与布哈拉之间的吉拉布拉克高地与沙俄侵略军进行决战,由于在武装配备上远不如俄军,布哈拉埃米尔由21000人组成的军队又一次被沙俄侵略军击垮。这次战役中,穆扎法尔丁的6000名皇家护卫军伤亡惨重,穆扎法尔丁向俄国举了白旗。依照在7月5日签订的和约,布哈拉肯定了霍占特、乌拉·丘别和吉扎克是俄国的领地,向俄国割让撒马尔罕和卡塔-库尔干,赔偿战争款项50万卢布。布哈拉由此沦为俄国的殖民地。接下来是希瓦汗国。
1870年,沙皇政府在里海东南岸的红水湾修建克拉斯诺沃斯克(又称克拉斯诺沃茨克)基地,以便于从里海东南岸出发对希瓦和土库曼发起攻击。沙俄也没有停止对中国新疆的侵犯。1870年,沙俄政府派遣使者赴喀什与阿古柏会面,对喀什的“洪福汗国”表示承认,但是阿古拉更愿意接受英国的庇护。因为对阿古柏政权未能达到有效控制以及对英国势力在中亚扩张的顾虑,借着追剿一支不服沙俄统治叛逃到中国境内哈萨克人的阿勒班部落的名义,俄国对中国新疆伊犁发起了进攻。
1871年5月,为贯彻亚历山大二世御前会议做出的决定,七河省省长科尔帕科夫斯受考夫曼委派,带领2000名士兵和13门大炮去攻占中国的伊犁。科尔帕科夫斯基在大众场合夸下海口,会拿下塔尔巴哈台、伊犁和喀什噶尔,然后进行移民。尽管武器落后,补给缺乏,新疆人民依然与俄国侵略军展开殊死战斗,给侵略者迎头痛击。历尽50天的持久战,7月4日,伊犁还是沦陷在俄军手中。1872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考夫曼下达了一道世人皆知、倍受诟病的旨令“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去将希瓦划归俄国吧”。沙皇下了全面占领希瓦汗国的决心。1873年2月,考夫曼担任沙俄侵略军的总指挥官,他把兵分成四路,分别从土耳其斯坦、克拉斯诺沃斯克、曼格什拉克、奥伦堡出发,对希瓦展开猛烈的进攻,6月,希瓦城沦陷。7月至8月两个月期间,俄军执行了考夫曼的命令,对附近的无辜居民土库曼约穆德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8月24日希瓦汗国签署了俄希和约,希瓦汗国向俄国割让阿姆河右岸的所有土地,赔款220万卢布。穆罕默德·拉希姆·巴哈杜尔汗就此成为“沙皇的恭顺奴隶”。1875至1876年,民族大起义在浩罕掀起,浩罕、纳曼干、安集延和马尔吉兰等地民间群众打着“圣战”的旗号,对沙俄侵略者开战。斯科别列夫指挥俄军用暴力手段平定这次起义。整个费尔干纳盆地被俄军血洗一空,安集延城在俄军大炮的狂轰滥炸下夷为平地,2万多起义者丧生于废墟下。
1876年2月7日,沙俄侵略军在斯科别列夫率领下攻占了浩罕城,3月2日,沙俄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浩罕汗国并入俄国领土,将其改名为费尔干纳省,斯科别列夫任省长,对中亚三大汗国的征服就此完成。布哈拉和希瓦两个汗国名存实亡(两国的称号到十月革命后的1920年才被正式取消),都是沙俄手中的傀儡。同年,斯科一支阿赖远征军由斯科别列夫一手组建,该远征军翻越阿赖岭,夺取了吉尔吉斯(柯尔克孜)额德克纳的领地阿赖谷,为更深入进侵中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开辟了道路。
从1877年开始,俄国不仅全面进侵土库曼地区,而且对与中亚国家联系密切的当时最强大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中亚一些汗王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哈里发封为埃米尔)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土库曼历1879年9月,俄军攻打阿哈尔·捷金绿洲的重镇--格奥克·帖佩,在勇敢的土库曼人的迎头痛击下仓皇回撤。
1880年2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御前会议上作出全面侵略土库曼的决策,他嘱咐斯科别列夫:“不许后退,不能让欧洲和亚洲看出我们丝毫的软弱,因为这也许会给我们国家带来比在整个远征过程中还巨大的、不可计量的损失。”俄军抢修了从里海东岸延至阿哈尔·捷金绿洲的铁路,其间动用了20000头骆驼,让俄军的武器配备和补给都能供应充足。1880年年末,斯科别列夫调动上万人的军队和近百门大炮,对土库曼开始了第二轮的猛烈进攻,尽管武器落后,军事配备简陋,土库曼人依然顽强抗争,在俄军发射的漫天炮火里,守城达3个星期。
1881年1月12日,俄军付出了1200多人死伤的代价后终于攻下格奥克·帖佩。没有来得及撤离的8000名土库曼帖克人无一例外,惨遭俄军杀害。阿什哈巴德(今土库曼斯坦首都)也不能幸免,被俄军随后占领。1884年初,土库曼人的最后一座重镇--梅尔夫城是连接伊朗与阿富汗的交通枢纽。俄军的脚步继续从梅尔夫城出发,沿着穆尔加布河和库什卡河迈向南方,直达阿富汗边境的库什卡河谷。库什卡离三面濒临里海、阿姆河、印度河,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距离在英国控制下的赫拉特仅有70英里,英俄两国的矛盾空前激化,战火几乎一触即发。两国经过唇枪舌剑的一番谈判,1885年9月10日,英俄两国在圣彼得堡签署了协议,土库曼斯坦全部归于俄国,除此之外,俄国还得到了彭狄绿洲至库什卡河谷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一些区域,库什卡因此成为沙俄帝国和后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南边领土。完成对中亚各国的征服后,沙俄对中国新疆的侵略愈加紧迫,1881年迫使中国签署了《中俄伊犁条约》,尽管未能得到伊犁,然而却将伊犁西部霍尔果斯以西的辽阔领土收入了囊中。后来,俄国又陆续迫使清政府签订了5份勘界议定书,即1882年的《伊犁界约》、1882年的《喀什噶尔界约》、1883年的《科塔界约》、1883年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1884年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依据这些协议,俄国将斋桑泊东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东南、阿克赛河源、阿赖山区等共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到自己的班头中。1892年,中国有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国强行占领,整个塔吉克斯沦陷。就此,沙皇俄国征服了中亚幅员3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克里米亚战争(又叫做克里木战争)是爆发于1853年到1856年的一场欧洲战争。英法军队组成的“英法联军”在这次战争中使用了许多高科技武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克里米亚战争拉开了近代科学技术战争的序幕,对俄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过这次战争,俄国发现了许多自身问题。首先,俄国的军队大多是由农奴组成的,其战斗积极性和英法两国自由人民组成的军队相比,有很大差距。其次,俄军的武器装备落后,训练方法单一,这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十分低下,根本不是武器先进的英法联军的对手。归根结底,俄国国内的政治制度不够先进,经济制度也太过落后导致了俄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而这些问题的暴露为俄国举国上下进行社会、军事、经济等一系列改革创造了条件。
改革和革命
1855年俄国历史上第十一位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登上皇帝宝座。亚历山大仔细分析了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的原因,认为必须对俄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而他第一个改革的对象就是农奴制。
那个时候,农奴在俄国的总人口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达90%之多。农奴和土地息息相关,他们完全被土地束缚住,没有人身自由,生产效率也极低。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俄国经济体制的进步和发展。1857年,农民事务委员会在亚历山大的支持下成立,亚历山大开始着手对俄国固有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1861年,沙皇昭告全国,改革正式开始。第一、农奴制彻底废止,农奴阶级重获人身自由,他们可以自由搬迁,选择自己中意的对象结婚生子,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等等。第二、确定地主土地的所有权归于地主,但是农民可以以自己的私人财产赎买自己想要的土地,赎买土地的价格是正常的二至三倍。赎买的金钱一部分由农民支付,绝大部分是有政府垫付。农民需要在49年的时间期限内偿还政府包括本金和利息的债务。获得自由的农民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到公社任职,但是必须听从地方政府机构的管理和差遣,这也是改革的一方面。
波罗的海沿岸一部分地方因为政治上相对开明,得以首先推行改革。后来,立陶宛、圣彼得堡等其他省份,也相继施行改革措施。这些地方的农奴终于摆脱农奴主束缚成为了自由的农民,农奴主和农奴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由原来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变成了现在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对于这些触犯自己根本利益的改革措施,俄国的众多地主贵族表示强烈的不满。他们对外宣称,本来动荡的俄国政局在这样的改革措施下会再次受到冲击,致使克里米亚战后的经济困难难以弥补。此时,而针对国家的一些列改革措施,几乎都流亡在外的俄国革命者的意见也无法得到统一。地主阶级试图采用扩大改革带来的消极影响来反对改革的继续进行。这期间,俄国国库空前紧张,国家通过借债勉强度日,军队的重整都因为资金问题停止。地主阶级趁机将所有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农奴制的改革。
即使面对挫折和阻碍,亚历山大依旧没有停止改革前进的脚步。1861年2月19日,新的农民法令出台。3月5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赐予俄国所有农奴自由的权利。虽然,这些自由耕种的农民穷困潦倒,一无所有,还得在地主阶级的支撑下才能养活自己。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他们不再是低人一等的农奴了,他们拥有着和别人平等的自由权利,可以自由搬迁,通过耕种土地赚得的金钱发家致富,这也进一步说明政治的独立可以带来经济的独立。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在社会大大的进步这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而这次伟大变革也成为了继法国大革命之后的人类另一壮举。亚历山大也因此享有解放者的称号。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