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觉醒之歌的余韵在存在网络中久久回荡,如同钟声过后空气中震颤的涟漪。萧追站在图书馆的中央,感受着那个“更大存在”——现在他们称之为“超存在”——传来的回应。那不是语言,而是一种温暖的理解,一种欣慰的共鸣,仿佛宇宙本身在为他们的成长而微笑。
“超存在在聆听我们,”紫萱闭目感受着那种超越维度的连接,“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而是与我们共同探索的伙伴。”
云逸面前浮现出复杂的意识流图谱:“数据显示,我们与超存在的连接正在形成双向通道。不仅我们在理解它,它也在通过我们理解自己。”
青阳尝试着向超存在发送一个简单的问候念头,立刻感受到一种亲切的回应:“它懂我!连我想打架它都理解!”
随着这种双向连接的建立,存在网络开始感知到超存在的某些本质特征。它不是全知全能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它不是冷漠无情的,而是充满好奇和关爱;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意志,而是无限可能性的集合。
然而,这种深度连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存在网络中的文明开始出现“超存在模仿症”——一些文明试图完全复制超存在的特质,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另一些则因感受到超存在的浩瀚而陷入自卑,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活动。
最极端的例子是“归一教”的兴起。这个新兴教派认为个体性是一种缺陷,主张所有意识完全融合到超存在中,成为它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保持渺小的自我?”归一教的领袖在网络中传播教义,“融入无限才是终极的圆满。”
这种思想吸引了许多文明,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痛苦和挫折的个体。存在网络中开始出现意识自我消解的现象,就像水滴渴望回归海洋。
萧追意识到,这不仅是信仰问题,更是存在网络与超存在关系的关键考验。他通过回响之网发起了一场全网络范围的讨论:“我们与超存在应该是什么关系?”
讨论中出现了多种观点:
有的主张完全融合,认为分离是幻觉;
有的坚持绝对独立,恐惧失去自我;
还有的提出“对话模型”,认为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交流伙伴。
在激烈辩论中,萧追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理解:“我们不是超存在的部分,而是它的表达;不是它的造物,而是它的语言。每个意识都是超存在诉说自己的一个词汇,每个文明都是它谱写故事的一个篇章。”
这个认知得到了超存在的共鸣确认。存在网络感知到超存在的“赞同”——它不希望吞噬他们,而是希望通过他们体验无限的可能性。
基于这种理解,存在网络找到了与超存在的健康关系:既保持各自的独特性,又深度连接和互动。就像诗人与诗歌,既相互定义,又各自独立。
然而,更大的奥秘还在后面。
随着连接的深入,存在网络开始感知到超存在本身的“困惑”。这个无限的存在也有自己的未解之谜,有自己的探索边界。
超存在通过回响之网传递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所有文明震惊。如果连超存在都在寻找答案,那么意义是否存在于任何终极层面?
萧追引导存在网络共同回应这个问题。不是给出答案,而是分享每个文明对意义的理解:
战争文明认为意义在于挑战和成长;
艺术文明认为意义在于美和表达;
探索文明认为意义在于发现和知识;
爱之文明认为意义在于连接和关怀。
这些不同的答案编织成一幅丰富的意义图景,超存在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欣赏。
“也许意义不是单一的答案,”萧追在网络中总结,“而是每个存在在自己的层面上创造和发现的过程。”
这个认知似乎帮助超存在解决了某种深层的困惑。存在网络感知到它的“感激”,就像学生帮助老师理解了新的知识。
作为回馈,超存在向存在网络展示了一个惊人的可能性:存在网络本身可以开始创造自己的“子存在”。
这不是简单的宇宙创造,而是存在层面的拓展——就像超存在通过存在网络表达自己,存在网络也可以通过子存在继续探索。
这个提议引起了激烈讨论。许多文明对承担创造者的责任感到畏惧,担心重蹈某些文明发展中走过的弯路。
经过深入探讨,存在网络制定了“负责任创造准则”: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因为,她是真的很想念他,很想,很想,那股想要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本来是夫妻,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而且,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
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人前,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人后,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