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六章 驱龙入海(第1页)

有意思的是,文祥的《密陈大计疏》,也是光绪元年,即1875年的事情。

汉、满各自最有洞察力的两个人,同时认识到了,中国在制度层面和西方诸强的巨大差距;而郭嵩焘还认识到了: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上层建筑。这一点,郭嵩焘的见地,又过于文祥了。

郭嵩焘对于关卓凡“另起炉灶”的设想,感觉犹如看见了另一个自己从浓雾中走了出来——就是那种脑子中有隐约的形象,口中却难以名状,结果被人家明明白白活生生地摆在了眼前的感觉。

那份痛快和惊喜,无可言语!

正是!原先的那个“制度”,既然已经腐败不堪,也不知道如何变戏法叫它焕然一新,索性完全不搭理他;在旁边建立一个全新的“制度”,你过你的,我过我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抽旧“制度”的血,慢慢地“阴干”他,等到新“制度”茁壮长大了,旧“制度”也就自然死掉了!

最紧要当然是不要叫新“制度”感染旧“制度”的病菌,大家离得如此之近,如何做成功的“隔离”?

关键有两个。

一个是用人,要分得清“新人”和“旧人”,新“制度”一定要用“新人”。

一个是新“制度”里边,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新人”不会“泄气”而变成“旧人”。

这方面,郭嵩焘是有切肤之痛的。

就是他赴山东烟台等地。查办隐匿侵吞贸易税收的那一次。

郭嵩焘在当地设局抽厘,可是用人不当。他任命的厘局绅董私自增加了名目,大肆盘剥商旅,竟至发生福山县的商民怒捣厘局、打死绅董的事情,这也成为僧王和文煜攻讦他的重要口实。

这个事件,正好成为郭嵩焘品评肃顺的那段话的绝好注脚。

郭嵩焘谈及此事,长叹一声,说道:“真正是‘请君入瓮’!”

曾国藩对郭嵩焘有一个评价,是“难堪繁剧”。意思是郭嵩焘只适合出主意当高参,不适合做政务官。

这个评价,关卓凡认为,只说对了一半。

郭嵩焘有书生气是真的,可绝非没有任事之能。他不论在山东还是广东,清理积弊、整顿政务,都是立竿见影。而郭嵩焘的“问题”。也正是他不论到哪儿,总要“清理积弊、整顿政务”,也就因此得罪当时当地的官场,包括处理不好和上官的关系。

在天津,和僧格林沁不睦;在山东,和文煜不和;在广东。和瑞麟不搭调,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是说,以郭嵩焘的性格和见识,在旧“体制”中,确实“难堪繁剧”。

在新“体制”中呢?

郭嵩焘这种人。难道还嫌太多不成?

何况,在关卓凡的设想中。“顾问委员会”实行“垂直管理”,并不需要和北京的其他衙门发生过多的联系,“顾问委员会”联系的对象,主要是各地的“新政”。

“顾问委员会”需要的权力,由关卓凡出面,拿过来交到“主任委员”手里。

所以,应该可以扬郭嵩焘所长,避郭嵩焘所短。

郭嵩焘的“出身”,对“顾问委员会”早期的工作,也有特别的帮助。

一般认为,郭嵩焘出身曾国藩幕中。但是,郭嵩焘绝非曾的普通幕僚,他在湘系中,有超然而独特的地位。

郭嵩焘的年纪,虽然小曾国藩七岁,但两个人却算是“同学”,他们都曾在岳麓书院读书,时间上是有交集的。

最重要的是,曾国藩的“出山”,是郭嵩焘一力促成。

洪杨乱起,文宗敕令丁忧在籍的曾国藩兴办团练,曾国藩犹豫不决。郭嵩焘几度登门,反复劝说,曾国藩终为所动,出面创办湘军。

曾涤生最终变成曾文正,始作俑者,是郭筠仙。

热门小说推荐
财运天降

财运天降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龙王殿

龙王殿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问道章

问道章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雪中悍刀行

雪中悍刀行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最强狂兵

最强狂兵

王猛,特种兵,代号暴王。此人凶残暴虐,狂猛无敌,乃兵之大凶!凶兵突然回归都市,策马江湖,再搅风云大佬们顿足捶胸放虎归山,控制不住了群号450242488狂兵部落...

妖夏

妖夏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