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但蒙恬说完便见李念又露出刚才那种古怪的神色,难道这李隆基的事有反转?
可蒙恬一时间又想不出反转在何处。
李隆基确实是对兄弟们很好,但对儿子们嘛,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寿王李琩表示那真是“父慈子啸”。
而且,大唐也不是因为李隆基没选好储君由盛转衰,是他创建了大唐的巅峰盛世,也是在其手中将大唐带入衰败。
李念回到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事上:“在李宪辞让后,李隆基被册立为大唐太子。”
见李念又不回答蒙恬关于李隆基的看法,始皇等人哪还不懂:这小子越有意不说,越说明这个李隆基包有大问题。
莫非李隆基除了兄友弟恭这点,其他方面都比较离谱,李隆基其实颇为好色,对子女也非常凶狠,后宫也并非一片和谐?
甚至连大唐,也不是因为其后的大唐之君而衰败,是就在他手中败坏。
其是大唐巅峰盛世的缔造者,也是亲手开启了大唐的衰败?
李念继续道:“在李隆基成为太子后,太平公主深刻认识到李隆基是她登基称帝的最大阻碍,可能比李旦这位在位帝王还大。李隆基同样也明白,他这个小姑才是他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
就在此时,王贲提出了一个观点:“李宪辞让太子之位,是否也有此中原因,认为其无法与太平公主相争?”
还真有这种可能,要是没有李隆基,李旦其他几个儿子未必能斗得过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虽只是李旦之妹,可李旦那时只有这么一个胞妹了,对其十分宠信。
李念笑道:“或有可能,太平公主的确并非一般人能与之对抗。”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日深,太平公主数次想让李旦废李隆基太子之位,据史书记载,甚至在宫外拦下大唐重臣,暗示他们可以帮忙废李隆基。”
第208章玄宗究竟干了什么?
“但经过武媚和韦后乱政后,大唐的大臣们哪不懂太平公主心思?这些大臣更倾向李隆基,有大臣更是直言质问太平公主。”
这就是武媚和韦后把后面人的路给走窄了,都怕再出一个武媚、韦后。
当然,太平公主和武媚、韦后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姓“李”,即使其登基即位,也依旧可说是李唐的江山。
可众臣同样会思考在太平公主之后呢?
太平公主会把江山继续传给李唐宗室,还是传给她自己的子女?
继位的子女要不要改“李”姓,还是坚持用他们的父姓?
若是后者,跟武媚所行、韦后欲行之事又有何区别?
为了江山稳定,这大唐的神器还是由李唐男子执掌得好!
从一开始,太平公主登基即位的可能性便已不高。
可那个位置太诱人,而且她母后曾成功过,嫂子差“点”成功过,太平公主怎可能甘心放弃?
“见自家妹妹和儿子的矛盾已到了他难以调和的地步,李旦做了个很有意思的决定。”
始皇心中一动,猜到了是什么决定,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始皇道:“莫非李旦主动禅位给了李隆基?”
其他人一听也反应过来,从李念话中,他们已大概看出李旦这人的性格,觉得是此人能做出的决定。
这李旦虽看起来没啥大的才能,但能主动禅位这点,便已超过了太多人。
李念笑道:“不错,李旦觉得调和不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索性来个眼不见为净,而且他可能还存着让李隆基登基即位,造成既定事实,能彻底断了太平公主念想,让两人不再继续斗下去的意图。”
“说来,李旦之所以禅位,还有太平公主的功劳,她本来是想借‘天人感应’的谶纬之说在李旦面前打击李隆基。”
说到这里,李念准备给后世的儒家也上点眼药,虽说现在的儒家不是后世儒家,但仍旧要保持警惕,防止大秦的儒家劣化。
“‘天人感应’之说,陛下和诸公定是知晓,但此说在西汉时被儒家大儒董仲舒重新赋义阐述,与君王相联系,再之后更是被有心人作为打击君王或政敌的武器。”
一觉醒来,世界大变。熟悉的高中传授的是魔法,告诉大家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法师。居住的都市之外游荡着袭击人类的魔物妖兽,虎视眈眈。崇尚科学的世界变成了崇尚魔法,偏偏有着一样以学渣看待自己的老师,一样目光异样的同学,一样社会底层挣扎的爸爸,一样纯美却不能走路的非血缘妹妹不过,莫凡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够主修一系魔法,自己却是全系全能法师!...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