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太史慈是个正直的小伙儿,去辽东避难之前曾担任东莱郡的奏曹史,也就是协助奏曹掾处理奏议事务的小吏。
海岱惟青州,青州位于渤海以南泰山以北,地皆肥沃白壤还有渔盐之利,早年一度“人众殷富,巨于长安”。
早年、咳咳、早到大汉还没变成两截儿的时候。
到太史慈能长大当官的年纪,青州已经乱的和现在没多大区别。
东莱郡的官和州府之间有矛盾,矛盾大到刑赏断案都是非不分的地步,离谱的是奏章送去京城,负责审核案件的官署在结案时不按对错,而是看谁去找他们汇报。
谁先去谁有理,一步慢步步慢。
由此可见官府朝廷是自上而下全都烂。
有一次州吏已经进京送奏章,郡守担心他的奏章慢一步抵达京城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派太史慈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赶赴洛阳。
星夜兼程比只在半天赶路快,太史小吏成功敢在州吏前面抵达洛阳。
先假意与州吏攀谈趁机毁了对方的奏章,然后又以奏章被毁他们俩都要被追究责任为由说服州吏和他一起逃亡。
州吏被说服了,然后太史慈在出城后又悄悄返回洛阳把郡守的奏章送到了有司。
就……
小吏何苦为难小吏?
之后青州官署紧急又派另一个小吏去洛阳,但是太史慈已经把东莱郡郡守的奏章送了过去,负责案件的官员非常有责任心的告诉后来者案件已经结束没必要复核,于是州府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在州府官署当官的会甘心吃亏吗?肯定不可能。
郡守是一郡主官不好绊倒,区区小吏再解决不了那成什么了?
太史慈也知道他已经变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避免被人算计送完奏章后就没回过东莱。
倒也不算欺骗之前那位小吏,他的确也一起逃亡了。
荀愔慢条斯理的讲着旅途故事,丝毫不见昨日的急迫,仿佛身后的三千精兵去北海只是为了游玩,“祸不及家人,子义远去辽东,他得罪的人也没有不要脸面到难为他家中母亲的地步,于是就被孔融钻了空子。”
太史慈被母亲叮嘱到北海国报恩,他本来没多想,但是被仙风道骨的先生这么一说忽然感觉他和他母亲被套路了。
天下名人那么多,孔北海今天去拜访一个明天去拜访一个,过不多长时间就会有一堆像他母亲一样受宠若惊的人觉得那是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大好人。
可是仔细想想,他离开东莱避难之前已经把家中事情都安排好了,太守大人让他冒险进京之前便允诺会保证好他家里人的安全,他们家不缺登门拜访的那点礼物,反而会因为这事儿导致大家伙儿都想起来他这个得罪过州城权贵的不肖子。
孔北海大张旗鼓的登门拜访只带来了一个后果,如果他们家对北海受难视若罔闻,被天下人指点的就会变成他们。
太史慈:……
不对不对,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孔北海肯定不是这么想的。
不过先生也没有说错,除了孔北海到他家拜访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荀晔没想那么多,他的问题在另一个角度,“太史家在东莱郡,孔北海这么、嗯、以礼待人,东莱太守没意见?”
东莱郡有东莱郡的官,北海国和东莱郡平级,他孔融一北海国相去慰问东莱的英雄母亲算怎么回事?当东莱郡的官都是摆设?
荀愔轻笑一声,青衣玉冠飘然若仙,“孔北海奇逸卓荦溢才命世,天下豪俊皆不能及,屈尊至东莱百姓家中是整个东莱郡的荣幸,谁敢有意见?”
荀晔想想孔融的名气,默默咽下剩下的疑问。
这年头名气大比官大更好用,平级相处时更是直接碾压。
伯父说孔融在黄巾围城那种紧急场合依旧死撑着要援兵主动去救,足以看出孔北海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哦,还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作多情,总之就是全天下都该围着他转。
更可怕的是,到现在为止,孔北海依旧觉得全天下都围着他转是全天下的荣幸,他能给援军救他的机会已经是赏脸,不可能有人看到他受难还铁石心肠不去帮忙。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