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刘禹锡(唐)
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视角学智慧,很适合用于视角学智慧的学习和参悟,下面试解析之。
诗题《望洞庭》,望,即远远地看,这即是一种视角。
洞庭,有山水之洞庭,有心中之洞庭,有诗中之洞庭,有超越之洞庭,有有相之洞庭,有无相之洞庭,更有浑然无分之洞庭,皆不同之视角也。
先说说诗中之山水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远远望去,洞庭湖上,湖光山色里映着秋月一轮,它们交相辉映,和谐而美好;
潭面无风镜未磨:何以如此呢?因为湖面上没有风,湖面就像镜子一样平整、明净,没有任何的磨痕;
遥望洞庭山水翠:远远望去,整个洞庭湖风光秀美,山水叠翠,景色怡人;
白银盘里一青螺:位于湖中的君山,苍翠如墨,在如镜的湖水之中显得小巧玲珑,远远望去,就像银白色的盘子中间托着一粒青色的田螺一样。
再说说观心之洞庭——
洞庭者,即当下之心。
洞,代表心之本体,虚寂,空静;庭,代表当下之用,犹如庭院。
洞庭,即是当下虚寂妙用之心。
望洞庭,即是观照自心,当下反观,自照,自察,自觉,自悟,自明,自证。
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代表心中各种现象,如念头、情绪、所思所感等;秋月,代表清明寂静的观照之心。
湖光秋月两相和,代表一种明心见性后和光同尘的智慧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浑然一体,了然一味。
犹如《心经》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一如,色空相契,两相和也。
相和,即相互和谐,湖光中的秋月和秋月下的湖光,皆非常地和谐,没有任何的矛盾冲突,和谐相融。
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即心;风,代表各种干扰;无风,代表心地清净,没有任何干扰;镜,同样指的是心。
镜未磨,即本初清净之心,没有受到任何的磨损。
这是一种自然合道的智慧境界,清净,宁静,和谐,光明。
遥望洞庭山水翠:此无言之大美,处处不离,时时皆在,无言大美,大美无言。
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即是洞庭大圆镜,同时隐喻着心中之月和水中之月。
青螺,静静地看似不动,其实内藏生命与生机。
白银盘里一青螺,象征这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同时还象征着融寂静、光明、鲜活、生机于一体的生命本体智慧。
这句诗之妙处还在于体现了一种华严经中所展现的重重无尽、相互含摄的奇妙境界:君山在洞庭湖中如银盘青螺,月亮的倒影本身,同样犹如银盘青螺;这一切映在诗人的心中,亦犹如银盘青螺,心中之月的无尽妙用同样犹如银盘青螺!
这所有所有的一切,映现在超越视角之中,亦如银盘青螺!
这时,山水之洞庭、心中之洞庭,诗中之洞庭、超越之洞庭,有相之洞庭,无相之洞庭,皆浑然一体,相互含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内外一体,有无一味,大道即自然,自然即大道,此中妙味,语言之不及。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不如我们就安住在这寂静清明的洞庭美景中,默默守之,默默望之,默默体会,默默参悟。
直到诗中之境界在我们的生命中赤裸呈现,再无隐匿。
那时,也许你不知道如何来形容那遍满于身心内外一切所在的无言之大美,这时,再来吟诵甚至歌咏这首诗,你一定会发现,原来一切都已经在尽含于诗中了!
在你的款款深情之中,或许你会看到一位白衣长袍、冠带飘逸的行者——梦得先生,正在那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踏月而来,悠然而歌——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因为,她是真的很想念他,很想,很想,那股想要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本来是夫妻,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而且,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王猛,特种兵,代号暴王。此人凶残暴虐,狂猛无敌,乃兵之大凶!凶兵突然回归都市,策马江湖,再搅风云大佬们顿足捶胸放虎归山,控制不住了群号450242488狂兵部落...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人前,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人后,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