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四章也谈性格决定命运
——《道德经》智慧之十四
《道德经》第十四章云:
视而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视之而不见的可以叫它作“微”,听之而不闻的可以叫它作“希”,摸之而不得的可以叫它作“夷”。这三种东西是不可追究到底的,因此可以将它们混为一谈。它的原因谁都弄不清,它的结果很明白,从结果到原因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环节让我们连名字也无法确定,只好将它们统归于一种虚无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没有形状的形状和没有形象的形象,或可称之为“惚恍”。所谓“惚恍”是这样一种更为虚无的状态:迎着它站在它的面前却看不见它的头,随着它站在它的背后却看不见它的尾。只有把握住这亘古的虚无才能驾驭好眼前的实有,因为只有了解了事物的开始,才可以把握住事物运行的规律。
现在有一句话很时髦,叫“性格决定命运”,比如一个人成功了,那一定是因为其意志坚强。但意志的坚强与否虽然是人做事成败的重要因素,胆量的大小或许要更为关键,前者决定的是成与不成,而后者却决定着做与不做,因此没有后者前者是谈都谈不上的。还有句俗语叫“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在有的时候,作为人之性格的一部分,胆量实在是比其他的部分更为重要的因素。
《道德经》的作者是个有一些胆量的人,但也不过是可以经常地拿天来说一说事而已。在他那里,天是一个永不可知的玄虚与神秘,人在天的面前除了顶礼膜拜是什么想法也不能有的;而万物只是天的附属物,生出来为有,死去了就又是无,并没有什么更大的意义。这样的想法表现在人的性格上就成了意志的薄弱,有了这样的性格,人自然是做不成什么事,也没有必要去做什么事了;即便偶然地做了也一定会半途而废,没有了坚强的意志,胆大得包了天也是没有用的。
孔子就更是个胆小如鼠的人,“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似乎什么都要“畏”,而所“畏”的“圣人之言”似乎还应该也包括《道德经》作者的话。所以,他除了用去做一件因为没有任何意义而没有什么人会去做的事来表现一下自己是个所谓的君子之外还能怎么样呢?明知不可而为之,意志是够坚强了,但因为没有胆量,所以还是干不成什么事。
《道德经》的作者和孔子都是善良的人,他们所说的和所做的无疑都是为了人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好。他们的天赋都算得上是极佳,不幸的是都生活在了两千多年以前,对天、地、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还不能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因此对这对那都心存畏惧是可以理解的,做不成什么事也自在情理之中;只要他们所说的话中所表现出的智慧能给我们以些许的启发,只要他们做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能给我们以些许的感动就足够了,我们还能要求他们什么呢?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要幸运得多了。科学的发展让我们知道了宇宙也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无”而我们自己也不总是一个相对的“有”。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知道了帝王将相本无种和鬼神都是人造的。人是万物之灵,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胆量和意志,就一定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而干成我们想干的事。我们想干的事既不是要回归自然去做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要与天合一去做老天的累赘,而是要去战胜所面对的一切,活出一个独立的自我来。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
因为,她是真的很想念他,很想,很想,那股想要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本来是夫妻,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而且,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