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可见,做事先树信,有了信誉便有了威言,有了信誉便有了众人的支持,诚信——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品德,更是为人处世的必备。
人无信不立。为人处世就是应该以“信”字当先,只有这样,才能使你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点评
诚信在古人的心目中,把它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古人尚且如
此,那我们是否应该做得更好呢?
低头的牛才能饮上水
“谦受益,满招损。”做人处世要懂得谦虚,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反而会引起他人的讥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必先尊重别人,练好"谦"字功。
我国历史名人的故事很多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三国时期“才高八斗”的曹植就是典型的一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生。他是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之一,“三曹"诗文高居群峰之绝顶,而曹植又是“三曹”最杰出的代表。曹植的诗、赋、散文,不仅语言华美,风格独特,而且感情真挚深刻,其思想内容也高出同时代的人很多,他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当然曹植才华横溢,是与他平时学习谦虚刻苦分不开的。他一直认为,哪怕才气再高,所做的诗文也不可能没有毛病。因此,他常常喜欢别人来挑他文章的毛病,哪怕是改正了他一个字,他也要尊之为“师他曾在《与杨德祖书》中说:“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辟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曹植谦虚,刻苦好学,不仅限于书本和文章,还突破书本和文友的局限,虚心向民间大众学习。他认为:“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曹植随军北征三郡乌桓途中,到了北方滨海一带。异域风土和边民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笔写下了《泰山梁甫记》,记录了“边海民”的凄惨生活明显地表露了他对百姓的关切和同情。曹植的诗、赋描写的是那样生动、具体,富有感情。
如果没有他的谦虚,没有他的好学,没有他的善拜人为师,那么也就不会有他在文学上的成功。
一个功成名就而又谦逊得当的人,身价定会倍增。人决不该自高自大、自鸣得意和自以为是。因为知识是无穷尽的,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永远战胜未来。而未来才是不骄不躁的裁判官,一切自以为是的骄傲情绪都会在这里被无情地降温和折服。
历史上那些成就大业者,除去自身的能力外,无不是虚心向书本、向别人学习的典范。最让人拍手叫好的莫过于康熙大帝谦逊好学,不树尊位的故事。
康熙曾对诸皇子及满汉大学士说:朕之生来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有一次听到讲官讲《易经》丰卦三节时说:骄心一生,何所不止,故圣人急之以忧,以为安者危之状,治着乱之机。康熙闻言,连连称赞说:这所发明极是。在官员中有的人自负才高,写出来的文章不许别人改动一字,康熙认为这种作风是可耻的。他公开声称,自己登五台山时所撰的碑文“结构未能精当”,特请满汉大学士等“详加修饰,斟酌尽善”,并说:朕所撰文字,有能润色易改者,朕所深喜,不以为嫌。在《易经》六十四卦的乾卦中有“亢龙有悔"一条。从字面讲,亢者为坑,亦可引申为池泽;龙则常被理解为皇帝的象征。亢龙有悔,谓龙陷池泽之中,为劣境所困。对皇帝进讲的章中原有此条,但如此讲给皇帝听,似不吉利,怕有冒犯之罪,所以本讲章注在“不应讲”之例。康熙问明不讲的原因后,提出新的见解。他不将亢字解为池泽,而解为过高,即偏离事物正常发展规律时所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所以不应回避,而应正视,从中吸取教训。所以,他对讲官们说天道亏盈,过高则亢。《易经》中所言无非此理,正宜以此为戒,不必避忌。以后《系辞》讲章不分应讲、不应讲,俱以次逐节进讲。康熙的这种谦和态度令讲官们颇感宽慰。
历代凡是有所成就的帝王,大多都教育他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图可以让人们达到不自满、不骄傲,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而康熙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教育他人,而且常常也自我反省,公开自责。
四十三年,回顾四十余年百折不挠、孜孜求治,但仍然还有许多事情未做好,康熙帝自责地说:清夜自问,移风易俗,未能也;躬行实践,未能也;知人安民,未能也;家给人足,未能也;柔远能迩,未能也;治臻上理,未能也;言行相顾,未能也。自觉愧汗。
有一日读公文,康熙见内阁所拟的谕旨,有“海内升平”等语,认为太言过其实,指出:今海内虽定,民生悦安,若谓升平,则泰然自足,无勤求上进之心非朕意也。嗣后谕旨,此等夸张盈满语,勿复拟人。凡见章奏内有“德迈二帝,功过三王"、“道备君师,功过覆载"等语就及时传谕批评,令其改正。他接着又说:一切颂扬之文,俱属无益。朕见近来颂圣殊多,表策内亦以此等语铺凑数,悉应停止。
自二十年至六十一年,凡国家取得重大胜利,或逢皇帝五十、六十大寿,执政五十、六十周年等喜庆的日子,在京的或不在京的全国各地的诸王、贝勒、满汉大臣、蒙古王公等,均请上尊号,约略统计达近二十次,而对此康熙一概都拒绝,并且反复向诸官员们说:若大小臣工,人人廉洁,俾生民得所,风俗淳厚,教化振兴,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虽不上尊号,令名实多。如一切政治不能修举,则上尊号何益?朕断不受其虚名也。今吏鲜洁无效,民无康阜之体,君臣之间全无功绩可记,倘复上朕尊号,加尔等官秩,则徒有负愧,何尊荣之有?
康熙六十年三月初四,为庆贺康熙御极六十周年,诸王、贝勒、满汉大臣、文武百官均上疏吹捧,恭上二十字尊号:“圣神文武钦明浚哲大孝弘仁体元寿世至圣皇帝”,这次的尊号字数最多,康熙批驳得也最尖锐,他说:朕所上尊号,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此乃历代相沿陋习,特以欺逛不学之人主,以为尊称,其实何尊之有?且现今西陲用兵,外则官兵披坚执锐,冒暑充寒,劳苦已久;内则人民负重跋涉,换运远道,力亦疲困,兼之被灾之处,民多受累。念及于此,唯当修省图治,加惠黎民,有何庆贺?这一连串的质问,使那些想奉迎他的奉迎家显得十分难堪。他进一步指出:微贱无耻之徒,谓举行庆典必有殊恩,邀望非分更有人认为六十六年庆典时,皇上必行宽大,故屡杀屡犯。对此,他断然决定:凡诏赦恩责等项,概行停止。这所奏庆典无益,不准行。康熙多次拒绝上尊号,始终如一,一直至晚年。
康熙的这种明智和求实的精神,不仅教育文武百官不要徒有虚名,更令诸官员和全国人民深思“谦受益,满招损”深刻含义,谁理解得更深,把握得更好,就会受益更大。
点评
只有在待人处事中先低下头来,别人才可能为你提供一些机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结交那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
欲露勿染,俭以养德
热爱节俭是一切美德的根本。俭的本身需要约束,需要克制,所以俭的过程可能是有痛苦的。但是,有了约束,有了克制,人就降低了奢望,抑制了贪欲,减少了烦恼,因而俭的结果往往又是幸福的,快乐的。
在中国,素有“俭以养德”的古训和传统,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俭朴的实例就很多,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有。
汉初的汉文帝就非常俭朴和节省,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都是很有名的。他在位23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于是文帝便放弃了。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一件袍子穿了一二十年还补起来穿。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坟;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文帝还下令撤销卫将军统辖的保卫自己的军队。现有马匹,只留下日常所需要的,其余的都交给驿站使用。
宋代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人们都很熟悉,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家喻户晓。可人们不一定知道,他还是一位非常俭朴的人。
范仲淹小时候家里贫穷,十几岁才上学读书。为了读书,他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每天熬一锅粥,冷了凝成粥冻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每餐就用几条咸菜下粥,终经刻苦学习,成为很有学问的人。
做官以后,他牢记穷苦百姓,以“先忧天下"为座右铭。他对两个儿子更是严格要求,常将自己艰苦求学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要他们保持勤俭家风。在他的教导下,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孝顺,也都学有所成。
二儿子范纯仁结婚前,提出把婚事办得排场一些,认为这是一生的大事,破费也是应该的,就想购置一些上等的物品。但他深知父亲的脾气,便列出一张清单征求父亲的意见。范仲淹看后皱起了眉头,然后摇摇头说:“这太过分了,哪能这么铺张!”说完见儿子低头不语,不像平时那样乐意地听取自己的意见,便又亲切地说:“孩子,我不是舍不得花钱,我也知道是亲家那边想风光一下,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范家的家风,不能忘记先忧天下的信条啊!"一席话说得深明事理的儿子点头称是,忙把清单改了又改,最后只办了一个简朴大方的婚礼,受到人们的称赞。
范仲淹年老以后,儿子想给他造间大宅养老,他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现在的房子虽然比不上他的同僚们,但已经比大多数人的居住条件好得多了。儿子们也赞成他的意见,就将父亲积攒的俸禄拿来周济贫困亲友、部下和老百姓,对此,范仲淹欣慰地笑了。
游戏于大千世界,漫步于人生禅机,追物而不为物所困,寻爱而不为爱所累,欲路勿染,俭以养德,这实在是一种人生的仙境。
北宋高官及杰出的史学家司马光,一生著述颇丰,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为了实现著书立说治国鉴戒的理想,他15年始终不懈,经常抱病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先王曰,死生命也。"这种置生死于不顾的工作、生活作风,使儿子和同僚们深受启迪。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