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章 舍虚荣得充实(第4页)

而在不被人关注的岗位上工作,很少与别人发生矛盾,你的秘密也不容易被人知晓,就可以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来静心地做自己的事,而不会有人来妨碍你。

当遇到不利的情况或者对自己可能造成伤害的情况时,万万不能凭一时冲动办事,而应毫不犹豫地将自己隐蔽起来。切勿逞匹夫之勇,而毁坏自己的前程。所以我们要干一项事业,在实力和规模还不足以搏击长空的时候,就不能与人家硬拼,而应该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悄然发展。

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无非就是虚荣心在作祟,他们希望别人崇拜他们、仰视他们,让自负蒙蔽了双眼。因此,不管他们的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迪正在于此。

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便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心里很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法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身边的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致丢了性命。要以此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姿态声色骄人傲世啊!”

时常有人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这些人迟早会吃亏的。所以在处于被动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射击的靶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由于受反常的“自我尊严”的驱使,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别人比他高明。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曾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遭德军的“合围”。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赶出大本营。不久,基辅城果然遭德军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已经是马后炮了。但是,一度当了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的华西里耶夫斯基,却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作战计划,从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每当斯大林与华西里耶夫斯基谈天说地地“闲聊”时,华西里耶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出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可是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后,往往使斯大林想出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陈述这个计划。大家都惊讶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斯大林自然十分高兴。再看看华西里耶夫斯基本人,也与大家一样显得惊异并且与众人一道表示赞叹折服。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想到这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了。但是,也许上帝最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毕竟还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计划。

华西里耶夫斯基也会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但那方式方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讲三条正确的意见,但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前后重复,没有条理,声音含混,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只要使斯大林一个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会儿,他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必须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罢休,这往往使在场的人心惊胆战。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首先批判华西里耶夫斯基的那两条错误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心情舒畅。接着,斯大林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他当然完全不像华西里耶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里耶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了色的。不过,这时谁也不再追究斯大林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来,华西里耶夫斯基的意见也就因为已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斯大林的东西,而付诸实施了。

事后,曾有人嘲讽华西里耶夫斯基神经有毛病,是个“受虐狂”,每次不让斯大林骂一顿心里就不好受,华西里耶夫斯基往往是笑而不答。只是有一次,他对过分嘲讽他的人回敬道:“我如果也像你一样聪明,一样正常,一样期望受到最高统帅的当面赞赏,那我的意见也就会像你的意见一样,被丢到茅坑里去了。我只想我的进言被采纳,我只想前线将士少流血,我只想我军打胜仗,我认为这比讨斯大林当面赞赏重要得多。”

当华西里耶夫斯基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时,人们这时才明白这位军事天才的苦衷和“心机”。正是他的“小阴谋”和在斯大林面前的弯腰,才使得苏联红军得以用正确的方式击败了强大的德军,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要懂得适当地隐藏自己的才华,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出尽风头,这反而会害了自己。充实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无须让每个人都知道你的辉煌。

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一开始就具备非凡的能力,而是能够不断地虚心向他人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从学习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才能。我们做人,要做一个谦虚的人,时时向他人虚心学习,不狂妄,不自傲。

谦逊是指一个人不自大或不虚夸,谦虚,不高傲,认为自己所做的或者所达到的水平与别人比还是很一般的;有追求,低调,希望不断取得进步。谦逊永远是一种美德,谦逊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总能给人以好感。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但他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中的一个就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我国古代名医扁鹊也是个比较谦逊的人。有一次,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因而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因此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谦逊是一切伟大灵魂所共有的品质。他们都能超越浅薄的虚荣,深知人们所乐意接受和尊敬的是谦逊的人。

那些谦逊豁达的人能赢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别人、高看自己的人则总是令人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到处碰壁。老子曾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然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敛其锋芒,收其锐气,千万不要不分场合地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余。在工作中,你的长处短处被同事看透,就很容易被他们支配。

谦逊的人往往更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逊,才不会使别人有威胁感,才会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并永远受到欢迎。不让别人感到失落和使别人对你产生好印象的秘诀之一就是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谦逊。因为谦逊的人才不受别人排斥,才容易被社会和群体吸纳和认同。未达到成功的人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骄傲的,因此,更应该保持谦逊。已经取得成功的人,也不应该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更应该继续保持谦逊的作风,因为知识是无穷的,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永远战胜未来。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便去装了一坛石子回来。禅师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禅师拿些细沙顺石缝倒满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满了。”禅师又取些水倒进去,然后问徒弟:“现在满了吗?”徒弟说:“真的满了。”禅师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土吸水后又放进好多,禅师又问:“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满了,可过几天你再来看它还会空下去很多,所以我告诉你,它是永远都不会满的。”

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悟不到的呢?还有一句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真的想要学习的话,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如果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不可一世的傲慢。所以,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不要因为那些所谓的“面子”、可悲的虚荣心而故步自封,要勇于向他人请教。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还是不断地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问爱因斯坦:“您可谓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了,怎么还需要学习呢?为什么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的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它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周长长一些,因此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1929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50岁生日。全世界的报纸都发表了关于爱因斯坦的文章。在柏林的爱因斯坦住所中,装满了好几篮子从全世界寄来的祝寿信件。但是,此时的爱因斯坦却不在自己的住所里,他在几天前就到郊外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躲了起来。

爱因斯坦9岁的儿子曾问他:“爸爸,您为什么那样有名呢?”爱因斯坦听了哈哈大笑,对儿子说:“你看,小甲虫在球面上爬行的时候,它并不知道它走的路是弯曲的。我呢,正相反,有幸觉察到了这一点。”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谦虚的人,所以名声越大,他就越谦虚。

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

关公面前耍大刀,得意得忘乎所以,会给自己留下隐患。所以有本事、有志向的人,大都谦虚谨慎。聪明和智慧的人都会审时度势,在适当的时候把握适当的机会,从而做出正确的事情。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你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会使用聪明和智慧,那是因为他们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平常,让他人不眼红。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必要还是不必要,不管合适还是不合适,时时处处都显露精明,不仅无益于成功,还往往招来祸根。

有一天,猫头鹰正在睡觉,正当它睡得很香时,被一只蚱蜢的声音吵醒了。它没法入睡,便恳切地请求蚱蜢停止。蚱蜢却根本不理它,仍然叫个不停,声音还越来越响。猫头鹰被弄得无可奈何,烦躁不安。

突然它想到一个好计策,便对蚱蜢说:“听到你动听的歌声,我已睡不着了。你的歌声如同阿波罗神的七弦琴一样动听。我将把青春女神赫柏刚送给我的仙酒拿出来,痛痛快快地畅饮一场。你如果不反对,就请上来一起喝吧。”

蚱蜢被这赞美之辞弄得忘乎所以,什么也没想就急忙飞了上去。结果猫头鹰从洞中冲出来,一下把蚱蜢弄死了。

故事中的蚱蜢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受到吹捧就得意忘形,结果白白断送了卿卿性命。得意忘形是摧毁心智的利器,任何人要是被它冲昏了头脑,就可能会遭遇不好的下场,得意者终必失意。

有大智若愚,同样也有大愚若智,区别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老子》中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反而会超出众人;不自夸成功,反而会进步。又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不长。”就是说那些盲目自傲,不宽容,耍小聪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是很难成功的。

狂妄的结局是自毁、是失败,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客观规律。纵观历史,只有虚心谨慎、求真务实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本事自视过高,并进而发狂的人比比皆是。表面看来,似乎狂得有点“道理”,实际上,这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浅薄气在作怪。他们不懂得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妄自尊大,只能是摔大跟头。人生在世,总是谦虚一些、谨慎一些,多一点自知之明为好。

“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因此,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得意之时莫忘形,保持虚心终受益。

热门小说推荐
神兵奶爸

神兵奶爸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财运天降

财运天降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霍少的闪婚暖妻

霍少的闪婚暖妻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雪中悍刀行

雪中悍刀行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妖夏

妖夏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