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PS:第一更,昨天状态不佳,查了很多资料,第二更没写出来,抱歉。
皇庄外的田间地头,此时已经挖好了一条条归整的水渠,同时远远的还能看到不少大水车。
“陛下,旱涝保收即是灌溉方面,我们采取大水塘蓄水,数个皇庄建一个大水塘,每个皇庄又建一个小水塘。干旱之时,水塘即可支撑一段时间。同时建要灌溉沟渠,并辅以筒车、翻车。若是洪涝之时,则可用翻车排水。”徐光启一路对朱由校介绍起来。
筒车也就是那种圆形的大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不断转动,从而将水提出倒入相对较高的沟渠。
翻车,也是一种提水工具,但同时也能用于排灌。
朱由校看着这些大水车,不由眼前一亮。制造这玩意,可以增加就业啊!显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设项目。
“爱卿,万一发生洪灾,这翻车估计也不顶用吧!”朱由校有些疑虑的看着这些大翻车问道。
“陛下,翻车主要是用来排灌,真正要防洪得靠堤坝。如果天降暴雨,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水排往河流,这时候翻车就派上用场了。再然后,就看河流堤坝是否坚固,若是堤坝年久失修,则会发生洪灾。”徐光启这方面显然是个专家,朱由校在这方面显得有些经验不足。
“这样啊!”朱由校点了点头。
“当前堤坝主要由皇家农业公司在开垦的时候修建,再根据内阁颁布的《徭役法案》,每户出工二十天。就可以很好的维护堤坝了。如果碰上大旱之年。河流取水出了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井灌之法。”徐光启说道,又带着朱由校前去参观了灌井。
只见这是一个口径很小的水井,直径只有十几厘米。朱由校惊讶的问道:“这是什么井?”
“启禀陛下,此乃卓筒井,四川盐井多是此类。”徐光启介绍道,朱由校奇怪的问道:“这么小的井,能出多少水?”
“此井虽小,但却可深入地下百余丈。取水并不慢,只要用一个小管插入其中,再用畜力拉动鼓风抽出即可。只需一口井,就足够一户农民灌溉所需。另外廊坊以东地区,上层地下水是为咸水,必须钻得够深,才能得到淡水,用这种卓筒井最为合适不过了。而且用这种方法打井,对位置的选择要求不大,只要打下去就肯定有水。”徐光启的话把朱由校给震惊到了。
数百丈?
那是几百米深啊!
古代竟然有这种技术?
朱由校不懂古代的钻井技术也是正常。本身就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实际上古代中国的钻进技术是非常先进的。
这种深度达到几百米的盐井,是宋代四川地区发展的盐井开采技术。也就是顿钻技术。所谓顿钻,即是采用不旋转的钻头往下钻井,古代尽管没有电动机带动钻头,但要让钻头往下钻还是很简单的,人力、畜力都可以。
这种顿钻技术,在清代的时候,创造了1200米深的钻井记录。而西方人在1850年后,钻进深度也才几百米,发展历史比中国晚了700年。
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实际上是在陕西钻出来的,到了二十一世纪,每天依旧能产油200公斤。
西方人所谓的第一口油井,比中国晚了二十多年。西方人历来在讲所谓发明的时候,如果中国古代就有的,他们就会视而不见的将中国排除在外。
宋代诗人苏轼在《蜀盐说》中写道:“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人无不知。”
原本这种钻井活动是非常劳累的,官府一般都是把犯人打发去钻井。到了1253年,四川地区首先用牛作为驱动车盘的动力。用畜力代替人力,这对钻井起下钻、清除岩屑以及采卤提捞,无疑是一项动力改革。
这种钻井技术,被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不过自然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碰上岩层就很难钻下去了,毕竟不是旋转的钻头,而是顿钻,在古代没有动力机械的时候,旋转钻显然是痴人说梦。不过华北平原的岩层是比较少的。地质结构以砂土、黏土为主要结构,钻起来非常轻松。就算是碰上岩层,也可以用特质的钻头继续下钻,就是比较缓慢。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