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老子将“慈”尊为三宝之首,可见“慈"对于处世者的重要性了。在为人处世上我们应该做到以宽厚仁慈的心态待人接物,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宽厚仁慈,既是爱人,又是爱己,这可谓是安心立命之本。
这里有一位以大慈之心为人为官,体察民间疾苦、拯救黎民于水火的廉洁秉公之土,名叫“第五访“。
第五访,字仲谋,是东汉中期京兆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人。他的祖父第五伦曾做过汉朝司空的官。祖父以后,家境衰败,沦为贫苦农民。第五访就是在这种贫困的环境里出生,又经受饥寒交迫的磨难。尤其不幸的是,他早年就失去了父母,只好依附于兄嫂家里,由兄嫂把他拉扯成人。
兄嫂的生活自然也是饥不能充食,寒难以添衣。在清贫之极,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第五访便到豪门富户家里当雇工,把挣来的钱奉养兄嫂。苦难的童年,磨炼了第五访的性格,使他能够体会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辛酸。贫困和苦难并没有使第五访丧志,反而激励了他勤学苦读的志气,这也许是祖父留下的遗风吧。第五访一有空闲时间,就借来富家的书籍,孜孜不倦地阅读,他特别注重学习治国之道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技艺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他天性聪敏,富有智慧,再加勤奋刻苦,不耻下问,学识逐步渊博起来。
由于汉代选拔官吏不把学府读书取仕当作唯一途径(正式的科举考试在隋朝才建立),这给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却有学识的第五访能够做官带来了机遇。一个偶然的机会,第五访被荐,做了某郡的功曹。这“功曹”的官,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除掌人事之权外,并参与一定政务的处理。
第五访恪尽职守,忠于政务,颇有政绩,很快被荐举为孝廉,补任新都(今四川省新都县)县令。第五访任县令后,治政有方,百业兴盛,3年之间,有相邻的几个县入籍新都县,新都县的户数增加10倍。
不久,第五访升任张掖(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太守。第五访上任后,这里遇到少见的大旱,从春至夏,滴雨未见,大地干裂,焦土千里,幼小的庄稼苗全部枯死。到秋天,许多农家颗粒未收。一些奸商乘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一石粟竟要几千钱。贫穷农家,哪里有钱购粮。荒年如此严重,许多农民忍饥挨饿,奄奄待毙。
第五访看到乡亲们陷于水火之中,受此熬煎,个个奄奄一息。这惨状如同撕肝裂肺,令他坐卧不安,心急如焚。为了拯救这些生灵,第五访当即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可是有一些官吏,害怕未经批准就打开国家军用粮仓,朝廷怪罪下来,担当不起责任。他们提出,还是先上奏朝廷,获准后再行为妥。
第五访听了这种意见后,果断地说:“如今时间紧迫,救民如救火,一刻也不能容缓。若等上报,批准再行事,就等于把灾民推向死亡的绝路,这怎么能行?”
第五访略停片刻,以无畏的气概说:“我是一郡之长,乐于以自身性命挽救众人性命。朝廷怪罪下来,由我一人负责,是杀是剛,鄙人心甘情愿!大家不要犹豫了,救人要紧于是,国家军仓一一被打开,按着户口人丁的多少,为灾民分发了救济粮,拯救了众多百姓的生命。
事后,第五访把灾情和开仓赈济灾民的情况报告给朝廷。汉顺帝知道了这件事,不仅没有怪罪第五访,还特别赞赏第五访的果断行动。为此,顺帝特发诏书,嘉奖第五访赈济灾民的事迹。
由于第五访为官最能体贴民情,把灾民的疾苦和生命看得最重要,终于用办实事的果敢行动保全了一郡百姓。
翌年,第五访率民救灾建业,恢复生产,再加这一年风调雨顺,终于获得农业丰收。收获季节,官民喜气洋洋,打谷入仓。界内无盗无贼,一片太平景象。百姓们含着喜悦的热泪,感激第五访这位农家人的“父母官”。
据记载,第五访后来奉调做了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太守。以后又官拜护羌校尉。他的慈心为人,廉洁为官的事迹和威望,同样受到黎民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慈爱之心与权威无关,权威高高在上,而爱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慈心付出时是一种平等的态度和行为。第五访能成为农家人的“父母官”,就在于他能让权威为慈爱服务。慈心也与怜悯无关,怜悯到底仍带着一点俯视的意味,而慈心来自十二分的真诚,没有丝毫虚伪和做作。
点评
孔子说“仁者爱人老子将慈爱列为三宝之首,还说“慈故能勇”;佛门所说的“慈悲”,也是一种大慈大爱。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爱之心。因为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慈爱,我们本身又怎能不以慈爱之心来对人呢?
孝道是做人之本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从小能够真心地关心、尊敬、热爱父母,长大后能够尽力赡养、扶助父母,也往往能把这种美德推及到其他人伦关系上去,成为有道德的人。
“扇枕温席"的孝道故事传为美谈:
黄香,东汉大臣,9岁时母亲病死,从母亲生病到死,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由于劳累和悲伤,他非常消瘦、憔悴,周围人赞扬他是难得的好孩子。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亲,尽量关心、体贴、照顾父亲。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现云梦县东南),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热,蚊子还很多。为让父亲睡好觉,天未黑小黄香便守在睡榻边,用扇子使劲把父亲的床席、枕头扇凉,把蚊子扇跑,使父亲能够安寝。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屋里没有取暖设备,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在父亲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钻到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窝焙暖后,再让父亲睡下。小黄香热爱父母,体贴入微地照顾父母,人们交口称赞:“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的“扇枕温席”的孝道故事传为美谈。
“缠萦救父”的孝道故事感天动地:
缠萦是汉文帝时一个“太仓长”淳于意的小女儿。淳于意精通医道,后弃官回家行医,就诊者盈门。有一次,他在门上贴了告示:“这两天有事出门,不看病。”
恰好有个地方大官来看病,因病情重,死在淳于意门外。死者家属诬告淳于意行医害人,当地官府准备判处刖刑,就是把脚砍掉。但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长,是朝廷命官,判罪要经皇帝批准,于是就把他押解到京师去定罪。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5个女儿。他被押解上路那天,小缝萦到父亲面前说:“我护送您上京,路上我一定尽心照顾您。"说完就背起事先准备好的小包,辞别姐姐们,护着父亲上路去。到京城,她冒死给皇帝写信,大意说:我父亲为官清廉,行医有术,现被人诬告要受刖刑。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残废,永难复原,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宁可入宫为奴婢,替父亲赎罪。
汉文帝见缝萦人不大,孝心却不小,受到感动,赦免了淳于意,让他领着小缠萦回家去。后来,汉文帝也感到使用肉刑的坏处,冤枉好人后无法纠正,就下令废除了肉刑。
儒家认为,“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一个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爱心的、讲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亲情浓郁、关系牢固;反之,必然是亲情淡薄、家庭结构脆弱容易解体,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可见,不重孝道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正像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视,生存的体系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而变得粗野。我们不能因为老人无用而把他们遗弃。如果为子女的这样对待他们的父母,就等于鼓励他们的子女将来也同样对待他们。”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上讲:
“佛告阿难:我观众生,虽绍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义,无有仁慈,不孝不顾。”
儒家则直接说不孝之人是“畜生”。
孔子说:“孝悌,人之本也。”这样就把一个“孝”字放在了所有价值之上。做人的根本是做好自己的子女身份。
此言并非只是一句伦理说教,而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关乎我们一生成败,不可不知。
人从哪里来?
人不是从天地宇宙这些空洞的地方来,而是从父母那里来。
父母是实实在在的人,是我们看得见的世界本原与起源。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因为,她是真的很想念他,很想,很想,那股想要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本来是夫妻,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而且,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